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区别

目录:

Anonim

主要区别 - 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血液中的粒细胞。所有粒细胞都是白细胞,通过破坏侵入体细胞的病原体参与动物的防御。粒细胞是由骨髓中的干细胞通过造血作用形成的。这 主要区别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吞噬细胞外基质中的细菌;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引发过敏性疾病的炎症反应,而抗凝剂肝素包含在嗜碱性粒细胞中,可防止血液快速凝固。

这篇文章看,

1.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 – 特性、结构、功能 2. 什么是嗜酸性粒细胞 – 特性、结构、功能 3.什么是嗜碱性粒细胞 – 特性、结构、功能 4.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发现的三种粒细胞之一。它们通过吞噬作用吞噬细胞外基质中发现的细菌。在吞噬作用过程中,由质膜形成囊泡、吞噬体,包围细胞外基质中的细菌。囊泡被夹入细胞质并进入溶酶体。吞噬溶酶体是由溶酶体与吞噬体融合形成的。吞噬细菌的消化发生在吞噬溶酶体内。消化产生的废物通过胞吐作用消除。中性粒细胞是最早迁移到炎症部位的细胞之一,跟随细胞因子信号如 IL-8。这种迁移过程称为趋化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中性粒细胞增多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通常高于 7, 500 中性粒细胞/mL。

图 1:趋化性

什么是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是血液中发现的第二种粒细胞。它们参与过敏性疾病中炎症反应的触发。它们还可以对抗蠕虫等多细胞寄生虫。响应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信号,嗜酸性粒细胞迁移到炎症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一起介导过敏反应和哮喘发病机制。嗜酸性粒细胞将被破坏细胞的抗原呈递给 T 辅助细胞。通过激活嗜酸性粒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 TNF α 和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如 TGF β 和 VEGF 以及一些其他物种。嗜酸性粒细胞存在于胸腺、脾脏、卵巢、子宫、淋巴结和下消化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存在超过 500 个嗜酸性粒细胞/mL 血液,发生在寄生虫感染和一些其他疾病状况中。

图 2:嗜酸性粒细胞

什么是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是血液中的第三组粒细胞。它们含有抗凝剂肝素,可防止血液快速凝固。它们颗粒中的酶在哮喘期间释放。与其他粒细胞相比,嗜碱性粒细胞在血液中最不常见。它们也是最大的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也能够充当吞噬细胞。它们还产生血清素和组胺,引起炎症。嗜碱性粒细胞在防御病毒感染方面发挥作用。嗜碱性粒细胞的作用受到 CD200 类似物的抑制,CD200 类似物由疱疹病毒等病毒产生。白三烯和一些白介素由活化的嗜碱性粒细胞分泌。嗜碱性粒细胞是与嗜碱性粒细胞相关的疾病类型,在白血病中很少发现。

图 3: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区别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由一个多叶核组成。瓣的数量可以是2-5。

嗜酸性粒细胞: 细胞核在嗜酸性粒细胞中呈两叶状。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的核是豆形的。

功能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吞噬细胞外基质中的细菌。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参与过敏性疾病中炎症反应的触发。

嗜碱性粒细胞: 抗凝剂肝素包含在嗜碱性粒细胞中,可防止血液快速凝固。

染色颜色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被染成天然的粉红色。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在酸性污渍中呈砖红色。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碱性染色中呈深蓝色。

直径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直径为 8.85 µm。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的直径为 12-17 µm。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的直径为 10-14 µm。

丰富

中性粒细胞: 40-75% 的白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1-6% 的白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0.5-1% 的白细胞是嗜碱性粒细胞。

普通范围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正常范围是 1, 500-8, 000 中性粒细胞 mm-3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的正常范围是 0-450 嗜酸性粒细胞 mm-3.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的正常范围是 0-300 嗜碱性粒细胞 mm-3

寿命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寿命为 5-90 小时。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在循环中的寿命为 8-12 小时。在组织中,它是 8-12 天。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的寿命为 60-70 小时。

颗粒剂

中性粒细胞: 颗粒含有溶菌酶、磷脂酶 A2、酸性水解酶、髓过氧化物酶、弹性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组织蛋白酶 G、蛋白酶 3、蛋白聚糖、防御素和增加细菌渗透性的蛋白质。

嗜酸性粒细胞: 颗粒含有组胺、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纤溶酶原、脂肪酶和主要碱性蛋白质。

嗜碱性粒细胞: 颗粒含有组胺、蛋白水解酶(如弹性蛋白酶和溶血磷脂酶)以及蛋白聚糖(如肝素和软骨素)。

分泌物

中性粒细胞: 活化的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NETs)。

嗜酸性粒细胞: 通过激活嗜酸性粒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如 TNF α 和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如 TGF β 和 VEGF)以及其他一些物种。

嗜碱性粒细胞: 白三烯和一些白介素由活化的嗜碱性粒细胞分泌。

疾病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指存在超过 500 个嗜酸性粒细胞/mL 血液。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是一种与嗜碱性粒细胞有关的疾病。

结论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骨髓细胞,它们在造血过程中形成。所有这些都是粒细胞,被发现通过血液循环并迁移到炎症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结构和在脊椎动物体内的作用。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共同形成称为白细胞的细胞群。中性粒细胞是专业的吞噬细胞,参与吞噬病原体(如细菌)并通过细胞间消化破坏它们。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的募集称为趋化性,其受细胞因子控制。嗜酸性粒细胞对抗大多数寄生虫。它们通过由颗粒含量介导的细胞毒性来防御超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可以抵御过敏反应。它们还含有组胺和肝素,参与减少血液凝固。

参考资料:1.Goldman, Armond S.“免疫学概述”。医学微生物学。第 4 版。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1996 年 1 月 1 日。Web。 2017 年 4 月 5 日。

图片提供:1.“NeutrophilerAktion” 作者 Uwe Thormann (http://de.wikipedia.org/wiki/Benutzer:Uwe_Thormann) – 自己的作品,(CC BY-SA 3.0) 通过 Commons Wikimedia2。”Blausen 0352 Eosinophil (crop) ” 作者:Blausen.com 工作人员(2014 年)。 “Blausen Medical 2014 医学画廊”。维基医学杂志 1 (2)。 DOI:10.15347/wjm/2014.010。 ISSN 2002-4436。 (CC BY-SA 4.0)通过 Commons Wikimedia3。“1907 粒状白细胞”,OpenStax 学院 - 解剖学和生理学,Connexions 网站。 2013 年 6 月 19 日。(CC BY 3.0)来自 Commons Wikimedia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区别